2025-10-30 09:36
西汉滑架式一钩多综提花木织机模型。成都博物馆供图 扫描二维码观看创意动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充满智慧和匠心的发明创造。他们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本报推出《巧言巧思——惊叹中国时间智慧》栏目,以文字、动画的形式“解锁”中国古代发明,让博物馆收藏的、古书记载的发明创造“动起来”、“活起来”,充分展现中华文明跨越时空的创新创造活力。 ——你能想象,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学者发明了一种可以“编程”的机器吗?那就是提花机。 2013年,W城出土了四台保存完好的提花织机模型。四川成都老官山东汉墓。这一发现为研究世界纺织技术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物理信息。提花机是一种可以存储提花信息的纺织工具。其主要原理是将提花图案存储在织机的栅栏上或连接到综眼的综线上。编织花样时,提花设备可以循环显示先前存储的提花信息。这种机制类似于现代计算机编程中的“存储程序”。展开全文
在提花机出现之前,织物上的图案必须通过钩编工艺完成。然而,模式信息不能被存储和重用。即使织出同样的图案,也必须返工,极其耗时耗力。
中国古代提花技术在商周时期蓬勃发展。铜板上留下的丝绸痕迹河南安行殷墟出土的陶器表明,当时可能已经编织了简单的几何图案。随着丝绸面料需求的增长,提花技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013年出土的四件西汉提花机模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实际提花机。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模型中还原了1:6比例的汉代提花织机,并用该织机再现了汉锦“东外五星惠华”,这件汉锦被认为是汉代织锦工艺的巅峰之作。
前代能工巧匠不断改进提花机,增强其编织复杂图案的能力。元代棉纺工黄道婆将提花技术应用到棉织物上,促进了江南棉织物工业的发展。迎星如此明代的吴氏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提花机的结构型式。综丝提花机发展的巅峰是大花楼提花机,可以织造花型周期在10米以上的织物。明清时期,精美的化妆面料大多是由大花楼织机织造的。相比于纵横交错织出的精美图案,提花机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更令人惊叹。如果我们把织机的经纱和纬纱的叠加描述为代码,经纱在纬纱中用1表示,纬纱在经纱中用0表示,那么整个织物的图案将是由0和1组成的序列,这与现代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二进制原理是一致的。
提花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公元6世纪,波斯商人引进了中国的提花机es 向西。 12世纪,意大利卢卡、威尼斯等地出现了仿制中国提花机的丝织作坊。 18世纪 19世纪,法国制造商受到机器刺绣的“提花打结”原理的启发,创造出使用打孔纸板和钢针来控制提花的提花机图案。这项技术对早期计算机的程序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玉生认为,提花机不仅是纺织工具,更是古代编程思想和机械智慧的结晶。它充分融入了“载路术”的古代科技哲学,其技术逻辑深刻影响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底层逻辑。
无数传统工匠的聪明才智,将经纬编织成绝活,在五千年的长卷上编织出一幅壮丽的文明画卷。
策划:张艺轩钟金业
动画设计与制作:李东
文字编辑:冯惠文
学术支持:陈璞重返搜狐看更多